今天是 欢迎访问半岛网页版网站!

我们的节日·端午

来源:本站 编辑:admin 发布日期:2015-06-17 11:22:32 点击数:47521

 

 [我们的节日] 端午传说·纪念屈原

 

 

  农历五月初五,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,又称端阳、重五、端五节。早在周朝,就有“五月五日,蓄兰而沐”的习俗。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。
  战国时代,楚秦争夺霸权,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,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,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,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,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,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,写出了《离骚》、《天向》等不朽诗篇。公元前229年,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,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。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,冒死进宫陈述利害,楚怀王不但不听,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。楚怀王如期赴会,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,楚怀王悔恨交加,忧郁成疾,三年后客死于秦国。楚顷衰王即位不久,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,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,秦兵攻占郢城。屈原在流放途中,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,万念俱灰,仰天长叹一声,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。
 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,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,都纷纷来到江上,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,(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)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、鸡蛋投入江中,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。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,以便药昏蛟龙水兽,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。从此,每年五月初——屈原投江殉难日,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,投粽子,喝雄黄酒,以此来纪念诗人,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。  
  

   

 

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


 

[我们的节日] 端午·包粽子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裹角黍(故宫博物院藏)

 

“粽子香,香厨房。艾叶香,香满堂。桃枝插在大门上,出门一望麦儿黄。这儿端阳,那儿端阳,处处都端阳。”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。总体上说,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,而端午节吃粽子,古往今来,中国各地都一样。 
     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,当时主要有两种粽子,用菰叶(茭白叶)包黍米成牛角状,称“角黍”;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,称“筒粽”。到晋代,端午食粽子成为全国性风俗,“仲夏端午,烹鹜角黍”,这是西晋周处所作《风土记》一书中的明确记载。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,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,称“益智粽”。到了唐代,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。唐人姚合“渚闹渔歌响,风和角粽香”的诗句,反映了当时食粽之普遍。宋代时,出现了用“艾叶浸米裹之”的“艾香粽子”。元代的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,突破了菰叶的季节局限。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,附加料已出现豆沙、猪肉、松子仁、枣子、核桃,品种更加丰富多彩。今天流行的“火腿粽子”则出现在清代乾隆年间。 
 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,璀璨纷呈。现今各地的粽子,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,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,著名的有桂圆粽、肉粽、水晶粽、莲蓉粽、蜜饯粽、板栗粽、辣粽、酸菜粽、火腿粽、咸蛋粽等等。
  农历五月五将到了,商场中又开始飘出了粽子淳厚的香味。常常,对于这种中国的传统食品,“食”的美味反成了次要,而“俗”中所蕴含的悠久华夏文化,及它勾起的温暖陈年回忆,才是我们最期盼它的理由…… 
  

 

 


[我们的节日] 端午·划龙舟

 

  龙舟的起源
  神州大地,龙的故乡。中华民族,龙的传人。龙,以其独特的形态渗透在人们生活中。不论是宫殿、房屋、庙字,还是衣物。用具或是故事、传说,乃至民间竞技、游戏。节日习俗等,无不留下龙的痕迹。
  古文献中最早有龙舟记载的是公元前318一296年,相当于战国中期的《穆天子传》。关于龙舟竟渡的起源,传说纷坛,流传最广的是源于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。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,爱国诗人屈原因政治主张不被采纳,反遭小人诬陷,含恨抱石自沉泪罗江。楚人怜之,纷纷驾船争逐江上相救。以后这种说法越来越多,为各种传说中影响最大者。
随着历史推移,龙舟竞渡逐渐从民间地方习俗演变成具有官方色彩的专业竞技活动,形成有章法、有规范的龙舟体育文化,并蔓延到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,在浩瀚的世界体育大观园中占有一席地位。
  龙舟的鉴赏
  龙舟分“专职龙舟”和“业余龙舟”两大类。“专职龙舟”只作竟渡,不作它用。“业余龙舟”则是以生产用船临时改装而成,用后又恢复为生产用船。
  专职龙舟又分为专用龙舟、简便龙舟、游龙、造型龙舟等。
  各种龙舟的构造大致相同:船体(包括浆梢或橹)、龙头、龙尾、各种装饰物和锣鼓。
  龙头大多用整木雕成。无论专职龙舟或是业余龙舟,龙头都是竞渡前才装上船头的。龙头造型千姿百态,根据各地风俗而定。广州西江水系的鸡公龙头和东江水系的大头狗龙头,别具特色。
  龙头多染成红色,称“红龙”。也有涂为黑色或灰色的,称“黑龙”或“灰龙”。龙尾大多用整木雕成,充满鳞甲。

 

 


  
[我们的节日] 端午·悬艾草菖蒲

        端午时,百姓将菖蒲悬于家门,企盼驱病避邪。 

 

  在我国民间有一句谚语:“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。”艾,即白艾,又叫家艾、艾蒿,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。白艾入中药,性温,味苦,可以祛寒湿。蒲,即菖蒲,是一种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含挥发性芳香油,可以提神、通窍、杀菌。端午节之际,我国南方地区家家都以菖蒲、艾叶、榴花、蒜头、龙船花,制成人形,称为艾人;将艾叶悬于堂中,剪为虎形,或剪裁为小虎,贴上艾叶,称为艾虎,妇人争相佩戴,以避邪驱瘴。而用菖蒲作剑,插于门楣,可以散发芳香,驱赶飞虫,清除污浊空气,或将艾叶和苍术、白芷、大黄、芸香等中草药放在室内燃熏,能赶走蛇虫百脚,也是一种空气消毒的良方。此类习俗,在我国各地非常普遍。 “杏子黄,大夫忙”,是说端午时分,因为夏季来临,天气渐转湿热的缘故,百病易生。所以,端午节前后一段时间正是劝人们讲卫生、逐瘟疫、除虫害的日子。

 

 

  
[我们的节日] 舌尖上的端午

 

把本文分享给您的朋友:
上一篇:半岛网页版举办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”主题演讲比赛活动
下一篇:半岛网页版组织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